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,意味着经济运行的轨迹和逻辑发生重大转变,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,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,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、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,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。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、新规律、新要求,也必然伴随新问题、新矛盾,特别是对黄陵这样一个转型升级任务较重的资源型县份来说,无疑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。作为县域发展的“一线总指挥”,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趋势,增强政治定力,扛好发展大旗,变压力为动力,化挑战为机遇,转思路、补短板、破难题,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。
新常态要求主动转变
经济新常态,是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速发展之后的必然趋势,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。新常态“新”在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、环境和发展条件不同了,主动适应新常态,就必须在发展思路、增长方式、思维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变。一是在调中求进。面对新常态,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,理性看待经济增速换挡,把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到合适的挡位,在合理的区间内好中求快,既不盲目追求高速度,也要防止经济惯性下滑;同时,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到更加合理的状态,大力发展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,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,破解能源工业独大的结构性矛盾,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。二是在转中促好。新常态要求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转为高效率、低成本、可持续,我们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,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,“有中生新”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“无中生有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进“一产提效、二产提质、三产提速”,加快构建多元化、集群化的现代产业体系,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专业化、集约化、高效化水平。三是在改中发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能不能适应新常态,关键在于深化改革的力度”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、责任倒逼,从影响和阻碍发展的瓶颈制约入手,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的各项改革任务,尤其要抓好政府职能改革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、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通过改革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,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四是在变中取胜。新常态下,发展思路要转变,工作着力点也要转变。重点要改变投融资方式,创新投融资体制,在争资融资、招商引资上下功夫;改变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国有企业的格局,在发展中小微企业、壮大非公经济上下功夫;改变以“拼资源、拼土地、拼优惠”为主的区域竞争方式,在创新驱动、提升服务、优化环境上下功夫,为县域发展赢得长久活力和竞争力。
新常态要求主动引领新型城镇化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,关键是提升发展质量,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、绿色增长。一是加快构建功能完善、特色鲜明、宜居宜业的城镇体系。围绕县城小城市化、小城镇特色化的目标,按照“城市融入自然、现代融入村庄”的理念,坚持建设、经营、管理并举,抓紧完善县城和城镇配套设施,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功能,着力打造“农民的家园”和“城里人的驿站”。二是全力推进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。着眼于“农民工市民化”和“公共服务均等化”,继续深化户籍制度、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形成城乡人口公共服务共享机制,久久为功办好民生实事,真正实现“学有优教、病有良医、劳有丰酬、住有宜居”目标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富足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让全县人民的日子每年都有新改善、一年更比一年好。三是大力推进县域生态化建设。始终把保护好、建设好这方美丽的山水作为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,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,扎实做好节能降耗、治污减排、绿化造林工作,加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、考核办法、奖惩机制,努力打造天更蓝、地更绿、水更清的美丽黄陵。四是继续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。按照缺什么、补什么和什么问题最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,落实分类施策、因人施措的精准帮扶机制,特别是要通过发展福利事业和扩大社会救助等手段,实现对智障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永久性兜底保障,绝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。五是切实解决好城乡养老问题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,到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将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2%,破解养老难题将会成为城镇化的关键。对此,要紧密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,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,构建居家养老、社会养老、医养结合等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养老体系,真正实现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。(作者系中共陕西省黄陵县委书记)